司海娟,女,1973年9月出生,1993年7月参加工作,199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她从教32年,由一名普通幼儿园教师逐步成长为党支部书记、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。工作中,她坚持身体力行、率先垂范,用超强的工作激情,带动和影响着身边的人,诠释了教师的担当和党员的忠诚。先后获得“最美职工”“优秀教师”“先进社会科学工作者”“先进教育工作者”“家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”等多项市级荣誉称号和市政府“二等功”。主持的科研课题获得省级科研成果三等奖。她的事迹被兴隆县工会改编成舞台剧,在承德市工会表彰大会上宣传。
勤奋刻苦 立足岗位展风采
司海娟同志思想积极进步,刻苦研究教育。大女儿出生刚刚10个月,她就毅然给孩子断了奶,主动放弃送奶时间,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。在担任事幼儿教师的12年里,她始终如一,给了孩子们母爱一样的关怀,为孩子们系鞋带、清洗拉尿的裤子、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……看着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慢慢长大,步入小学。幼儿教师是最容易被孩子遗忘的,但司海娟从未因此气馁,反倒无怨无悔、甘之如饴。因为她相信,予人玫瑰,手留余香。
2005年,司海娟因工作需要从幼儿教师岗位调任电化教育管理工作。对她来说,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,密密麻麻的代码哪有欢声笑语的孩子可爱?顾不得烦恼,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再次升腾而起,她决心从零学起。多少次,她研究业务到深夜,导致孩子吃不上晚饭,饿着睡觉……19天,仅仅19天,涵盖多方面内容、由无数个代码组成的幼儿园静态网站就建好了。她继续加班加点,牺牲暑假,有为幼儿园建立了70余G的动态教学资源库,形成了一套完整的、别具特色的课程资源体系。河北省电教馆领导调研时,对资源库和网站的建设给予很高的评价。同年,幼儿园被评为“市级现代教育实验园”。为了发挥资源效益,司海娟主动担起教师培训的任务,把一名名连开关机都不会的“电脑小白”,培养成了电化教学能手。2010年,原河北省教育厅和原河北省幼教处领导带领河北省“十一五课题”组成员两次到幼儿园进行调研,称赞幼儿园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。
甘于奉献 奋勇争先做旗帜
司海娟说,人生本是一次“大我”与“小我”较量的过程,有过怎样的付出,就会有怎样的收获。既然加入了共产党,就一定要做一面旗帜。她负责的信息宣传工作从教育系统末位状态一跃为全县第一名,并且连续十年余始终名列前茅。曾经为了去电视台送视频资料,电动车刹车失灵,撞到山石上,但她依然忍着身体的疼痛,回到单位继续工作。她曾负责编写《河北省幼儿园园志》和《幼儿园五十年通鉴》,从查资料、走访老教师,到写稿、校稿,仅用了半个月时间,就完成2.5万字的内容。其中,《幼儿园五十年通鉴》还编入了《河北省幼儿园五十年鉴》,荣获省教育厅“优秀科研论文”奖。
在“创先争优”“科学发展观”“群众路线”等一系列活动中,已是幼儿园党支部书记的司海娟积极引领全园党员教师,先后开展了“四三三”“三二二”等特色载体活动,形成“党员责任示范”“四服务两关爱”等长效机制,先后三次在全县做典型发言。举办的党员示范岗活动,累计义务上岗6000余小时,为贫困和特殊儿童及人群捐款捐物合计30万余元。幼儿园党支部被评为党务工作标杆,“创先争优”活动案例被评为河北省“四个一百”优秀组织活动案例,入编《河北省教育委员会创先争优活动优秀案例集锦》。
司海娟36岁时,怀上了二胎,但她不顾高龄孕妇的危险,没有请过一天假,直到孩子出生前一天,她还在单位和同事们一起清扫操场。小女儿出生刚刚两个月,她就放弃了产假,放下襁褓中的孩子,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。至今,这件事在司海娟的心中还留存着复杂的情感,既有对女儿没有充分关爱的愧疚,又有对工作力不从心的遗憾。但令司海娟欣慰的是,每每提到这些,小女儿从来没有埋怨过她,而是把她当成了自己奋进的榜样。
德育为先 校外教育谱新篇
2019年,司海娟转战到校外教育战线,成为兴隆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负责人。她迅速转变角色,积极探索更加便捷高效的校外教育运行模式。她积极申请上级资金,利用两年时间,建设了分校区,对中心主校区整体文化环境进行了改造升级,大到墙壁房顶的设计,小到消火栓的美观,甚至是每一张照片的摆放,她都亲自参与,使中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以传统节日为契机,举办各类公益演出、百米长卷绘画展、消防安全教育等主题特色活动。广泛组织青少年开展“爱家乡 雾灵山楂”“走进郑氏砂艺”“茶文化进校园”“探秘航母 科技强国”等丰富多彩的免费公益实践活动,让学生在行走中成长,在体验中学习。短短三年时间,中心的学员人数翻了三番,每期学员人数达到了1000余人。中心探索开设了“亲子建乐思”科技课程,为全省首家,深受广大家长欢迎。中心在2020年被河北省科技厅命名为 “省级科普示范基地”,2022年被河北省科协命名为“省级科普教育基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