承德广播电视台·手机客户端|冀云知承德讯(记者 胥树民)近年来,兴隆县聚焦老有所养、老有所医、老有所乐推出了“幸福夕阳红”文明实践项目,并将其作为全县文明实践示范项目进行重点推进。截至目前,“幸福夕阳红”项目对全县289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,惠及老人超3.6万人次,为全县养老工作注入新动能。
“孝善食堂”暖人心,推进老有所养。针对老人“吃饭难、缺陪伴”问题,在塔前、姚栅子等4个行政村试点建设孝善食堂,采用“自主分担一点、集体补贴一点、爱心捐赠一点”模式,日均供餐600余份,食堂不仅成了老人们的“暖胃之所”,更成了情感交流的“暖心驿站”。
“健康管家”护平安,推进老有所医。依托县、乡医疗机构组建45支义诊队伍,常态化开展健康知识宣传与慢性病诊疗。平安堡镇拨西村与北京慈铭体检中心联动,开通心脑血管、糖尿病等疾病的线上远程问诊,线下由乡镇卫生院跟进治疗,村医半月内回访。自2023年7月启动以来,已累计服务农村老人超500人次。
“文化润心”育新知,推进老有所学。依托县老年大学,为老年群体开设书法、戏曲、摄影等特色课程10余门,每年参学人数超过3000人次,创作的多个作品在省市征文中获奖或被采用。
“银龄舞台”展风采,推进老有所乐。发挥老年文艺骨干作用,依托社区和具备条件的乡镇,组建老年文艺队伍28支,围绕兴隆红色文化、移风易俗等主题创作出《麻利嫂》《摔彩礼》《说说咱们村的新变化》等文艺作品13部并进行展演,获得群众的普遍欢迎,使得众多老年人从文化活动的“旁观者”变成了文明风尚的“践行者”和“传播者”。
为保障项目长效运行,兴隆县构建“三个支撑体系”。建立协同机制,统筹民政、卫健等多部门资源,五年来协调财政资金40余万元,整合社会资金600余万元,开展活动1200余场;完善深化机制,制定推进计划,建立志愿者培训、服务评价等制度,定期开展法律、急救等专题培训;创新宣传机制,通过“传统媒体 + 新媒体 + 基层宣讲”矩阵,推送稿件220余篇、制作短视频40余条,阅读量破400万,还打造好人公园宣传先进典型,吸引七彩慈善发展中心志愿者从7人壮大至2000余人。
从“单打独斗”到“多元共治”,从“零星服务”到“系统工程”,兴隆县“幸福夕阳红”文明实践项目正以扎实的行动,书写着新时代养老服务的暖心答卷,让文明实践成果真正转化为老年人的幸福实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