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是什么?家是妻子的温柔,丈夫的伟岸,老人的安详;家是厨房内飘出的菜香,房间里散发的温暖;家是一种相聚时的欢喜,是一种离开后的挂念,是一种候鸟回巢的归属感。贾国良生活在兴隆一个和睦、温馨、幸福的家庭。他的家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,但无数点滴却汇聚成一个爱心之家。
贾国良是兴隆县税务局的一名税务干部,妻子梁莉在兴隆县第四小学工作,女儿贾宇涵在北京读书。工作上,他们兢兢业业;家庭中,他们孝老敬亲;生活中,他们用彼此的默默付出诠释了家庭幸福的内涵,获得了周围人的赞誉。
一、“多一点理解、多一点宽容”,共筑爱的港湾
作为丈夫,贾国良以宽容和理解善待妻子与女儿,做到“多一点理解,多一点关怀。” 他的妻子性格温和,夫妻感情融洽,相互关心,相互支持,从不为小事争吵。偶尔存在意见分歧时,两个人总能静下来,心平气和地沟通,不自觉的进行自我检讨,经常在相视一笑相的瞬间,无形中化解了矛盾。妻子更是贤惠持家,在干好教学工作之余,还不辞辛劳地照顾着一家人的饮食起居,吃、穿、住、行,事无巨细,无微不至,将家里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条。
二、“多一份尊重、多一份孝顺”,共建和谐家庭
作为子女,贾国良和妻子恪尽赡养义务,除了在经济上接济和抚养老人外,更重要的是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的需求。前年,贾国良的父亲突发心梗,撒手人寰,他母亲精神上受到不小打击,经常以泪洗面。老母亲年过七旬,还患有糖尿病、高血压,在去年秋天不小心意外摔伤,造成3根肋骨骨折和尾椎骨骨折,行动不便,更需要精神上安抚。贾国良和妻子精心地护理照顾,尽量满足老人的各种愿望,让老人度过幸福的晚年。老人逢人便说:“幸亏遇到了好儿子和儿媳,不然老命早就没有了。”老人朴实的话语,让贾国良和妻子听了倍感欣慰和感动。
三、“多一点关注、多一点鼓励”,弘扬优良家风
作为父母,在教育孩上,贾国良和妻子以身作则,注重对孩子进行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的教育,培养孩子节俭、谦逊、乐观、自强的良好品质。每次考完月考, 当成绩出现偏差时,女儿都会很伤心地打来电话,告诉他们没考好。贾国良和妻子从来不进行严厉的批评,而是耐心地安抚孩子,帮助孩子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,指点她改进学习的方法,教育她在学习上要不甘人后,勇于克服困难,积极上进。每次电话都是以伤心开始,却以孩子愉快的心情结束,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、在快乐中成长。通过女儿自己不懈努力,在各个学习阶段做到了品学兼优,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厦门大学录取,去年,又被保送到北京大学读研究生。同事们经常说:“老贾的闺女真有出息啊!”
四、“多一份热爱、多一份付出”,夫妻携手共进
作为一名税务工作者,贾国良在为国家收税的同时,还向纳税人宣传国家的减税降费政策、税收法律法规,时常早出晚归。但是,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,他热爱这个职业,风雨兼程。去年5月份单位驻村人员需要调整轮换,考虑到农村基础条件差,生活艰苦,远离县城,工作琐事多,很少有人愿意主动驻村进行帮扶工作。但是在县局党委选派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人选时,他勇挑重担。在驻村的两年时间里,他的足迹遍布了村里的各家各户、街头巷尾和田间地头。在无数次的入户走访中、无数次与村民的家长里短中、诸多次的纠纷调节中,他了解村情民意,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。时光荏苒,不仅让贾国良与当地的老百姓变成了一家人,也让他对如何当好驻村第一书记,当好一名共产党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
贾国良的妻子也是个工作狂,爱生如子,关心学生的学习成长。对待教学,她精益求精,从参加工作以来,她获得的奖励装满了整整一书架。妻子也非常支持贾国良的工作,在迎接省脱贫攻坚“后评估”检查的关键时刻,贾国良经常连续几个星期不能回家,为了让他安心工作,妻子在休息时间经常来村里看他,给他送换洗衣服和生活物品。夫妻之间没有那么多问候的话语,有的是内心厚重的感情和背后默默的支持。
音律和谐,能弹奏优美乐章;家庭和谐,能汇聚的精神力量。贾国良一家人以德治家、文明立家、和谐兴家,使家成为永不消竭的力量源泉、情意绵绵的温暖港湾,共同谱写家和万事兴的时代赞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