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进典型 您的位置:先进典型 > 身边好人
探索农村新型养老模式的追梦人
2025-05-30 15:10:28    来源:

李桂祥,男,1974年12月生,中共党员,兴隆县人大代表,兴隆县平安堡镇拨西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。李桂祥桑梓情深、甘于奉献,毅然放弃企业高薪,投身家乡振兴发展大业。他热衷公益事业,创新“益+”志愿服务品牌,推动本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逐步提升,打造“1+1+3”分散互助居家养老模式,“行走的养老院”解决了全村养老难的问题,村民的幸福感、获得感全面增强,村风民风焕然一新。李桂祥曾荣获“承德好人”“承德市优秀志愿者”“承德市劳动模范”等荣誉称号。他带领的拨西村及村志愿服务队分别入选“河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”“承德市先进志愿服务组织”。

 图片1.png

“我是农民的儿子,我要为家乡做点事。”是李桂祥的初心与梦想。2015年,带着对家乡的眷恋和未来的憧憬,已经身为搏信矿业高管的李桂祥辞掉稳定的工作和优厚的待遇,毅然回到家乡拨西村并成功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。

李桂祥是个上进且爱琢磨的人,他通过“三会一课”聚人心,建章立制树正气、交流谈心谋发展,很快就进入了角色,提高了村“两委”的战斗力和干部群众的凝聚力,成为了一名合格的“领头雁”。李桂祥没有满足,因为他总感觉工作局面虽然打开,但却缺少点生机与活力。

七彩慈善发展中心是兴隆县规模最大的民间公益组织,拥有稳定的公益项目和近千名志愿者。李桂祥正是这个组织的发起人之一。他充分发挥个人优势,决定将志愿服务与村级治理相结合,探索一条为民服务的新路子。

依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李桂祥创设了“益+”志愿服务项目,以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为龙头,激活各类村级事务的内生动力,并先后组建了先锋志愿服务队、巾帼志愿服务队、“五老”志愿服务队等多支特色志愿服务组织,注册志愿者达到 55 人。项目自设立以来,在人居环境整治、重点项目推进、矛盾纠纷化解、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开展活动200余场次,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。特别是在人居环境整治中,志愿者参与拆除难点违建50余处,协调资金购买苗木2万余株,绿化道路2000多米,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实现多快好省(参与人员多、施工进度快、工程质量好、集体资金省)。

让老年人老有所依、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乐是民生实事,也是李桂祥心中的头等大事。拨西村65岁以上老人约占常驻人口的1/3,独居老人和五保户共有23户。这部分人的日常生活是否有保障成为李桂祥心中最大的牵挂。李桂祥经过调研论证和组织集体研究,确定推行“1+1+3”分散互助居家养老模式。第一个“1”,即建强一个党支部,统筹指挥全村各项涉老工作,使其成为老年人及其亲属的“主心骨”;第二个“1”,即组建一支志愿服务队,延伸“益+”志愿服务项目内容,吸纳党员、村民代表、热心群众为成员,专门开展敬老服务,培育一批老年人的“贴心人”;“3”,即采取开设老年人大食堂、实施24小时监护、开通线上远程问诊三项举措,对老人年的日常生活进行管护,建起全面呵护老年人的“安全网”。李桂祥把老年人大食堂建在了村委会,每日供应三餐,80岁以上老人免费,65-80岁老人每人每餐3元,工作人员由志愿者担任,遇到行动不便或患病不能到食堂就餐的老人,还会有志愿者主动上门送餐。食堂通过群众自筹、爱心捐赠、村集体兜底的方式,为日常运转提供了保障。李桂祥在独居老人、五保户家中安装了声控摄像头,建起实时监护平台,使摄像头与村干部手机绑定,实行24小时监护,发现问题,村干部、志愿者会立即赶赴现场。李桂祥通过积极争取,北京慈铭体检中心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医疗机构在拨西村开通了远程问诊服务,为全村65岁以上老人建立了“健康档案”,老人看病不近不用出村,还会有县、镇卫生院医护人员陪同诊疗。平时,李桂祥还会组织志愿者上门服务,为老年人洗衣服、理发、收秋,遇到老年人的生日和传统节日,还会组织集体庆祝。李桂祥关注民生、因地制宜,为老年人打造了一个“行走的养老院”,开创了村内老年人一日三餐有人做、医疗健康有人问、日常生活有人管的新局面,敬老爱老之风在全村蔚然兴起,老年人在村舒心、亲属们在外放心、全村人生活安心,带动各项事业蒸蒸日上。


二维码
地址:兴隆县兴隆镇中共县委宣传部 电话:5050396    移动电话:13832437640     邮箱:xlxwmb@126.com
Copyright © 2017-2019 兴隆文明网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