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明播报 您的位置:文明播报 > 双争进行时
我和我的双争故事 | 姜玉婵:为山里孩子办一座图书馆
2025-08-19 17:21:40    来源:

“我和我的双争故事”主题征文活动自今年4月开展至今,收到了一批来自社会各界的投稿作品。有一些作品,出自女性之手,字里行间展现着燕赵大地上的巾帼之光。

她们,是守护孤童的“爱心妈妈”,是为乡村点亮阅读星火的“筑梦人”,是化解家庭纷争的“和谐使者”,是赓续红色血脉的文化守护者……让我们一起阅读她们的故事,感受她们的奋发进取、向善向美,体会她们在不同领域的辛勤付出与不凡成就。

——编 者

为山里孩子办一座图书馆

姜玉婵


我的家在唐山市丰润区王官营镇皈依寨村。这个燕山脚下的小村庄,藏着我的童年。那时的我和所有山里娃一样,整天帮着家里干农活。日子简单,却像被大山圈住,望不见外面的模样。

10岁那年的春天,一束光照进了我的世界。小学三年级时,学校与城里小学举办手拉手联谊会,那是我头回走出小山村。城里的宽阔街道、美丽的校园、琳琅满目的图书,让我眼睛都看直了。那次经历让我窥见了别样的生活,我在心底暗暗发誓:一定要好好读书,走出大山。

凭着这股劲儿,我一步步向前,从山里娃成长为专业设计师。2012年,我和丈夫创办了设计公司。2015至2023年间,我奔波于北上广深交流学习,远赴米兰、东京、佛罗伦萨等地的多所学府进修。

每次回老家,看见村里孩子疯跑打闹,就想起城乡教育的差距。农村孩子除了课本没多少课外书,他们眼里的渴望,像极了当年的我。

2021年,在镇村领导和朋友们的支持下,我开始筹建图书馆。

选址是难题。我找到了村支书,阐述想法。他虽不懂图书馆运营,却认准这能让娃们安心读书,就征求了村“两委”的意见,把老库房腾了出来。

选址定了,钱又成了坎儿。起初设想用二三十万积蓄建个小书屋,项目启动后才知远远不够。还好朋友们伸出援手,大学教授、打工人、企业家、学生……100多人汇聚成捐建队伍,让我心里暖暖的。

施工到一半,我便着手选书,好的绘本不便宜。后来,很多爱心人士纷纷捐书。最难忘的是一位教培机构的校长,机构关了,她将5000多册书籍送来,这正是教育工作者对孩子沉甸甸的爱。

2023年10月,图书馆终于落成。“逐光图书馆”5个大字刚劲而灵动地嵌于门楣。180平方米的馆内,1.5万册书籍整齐排列。阳光透过落地窗,温柔地洒在书桌上。孩子们走进图书馆的那一刻,我看到了他们惊讶、兴奋的样子。

图书馆辐射周边5公里,覆盖15所幼儿园、12所小学、1所初中和1所高中,惠及4215名孩子(不含高中生)。他们再不用跑到40里外的县城看书了。

阅读一小步,成长一大步,孩子们的变化令人惊喜。二年级的王子姗,从只会听故事到能与妈妈轮流讲述。五年级的蒋依依在读书会上说:“读书让我成了小达人,学到品书技巧,也从他人口中收获启发。”许多家长告诉我,孩子会主动拿起书本,渐渐有了阅读兴趣。

为帮助更多困境与留守儿童,我响应妇联组织的号召,在馆内设立爱心驿站。我们每次开展活动都会邀请有意愿的困境和留守儿童参与,让他们在纯粹的快乐中感受温暖与光亮,变得自信开朗。

3年多来,无论多忙,风雨无阻,我每日驱车往返100公里,1000多个日夜从未间断。我放下事业,将公司和两个孩子托付给丈夫。但当看到来读书的孩子们从怯生生地叫我“老师”“阿姨”,到如今亲昵地搂着我喊“姐姐”,便觉得一切都值得。

我建图书馆时只想让周边孩子有读书的地方,没想到吸引了4000多名孩子。他们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,让我有了更远的目标:要把逐光图书馆办下去,带动更多人在边远地区建公益图书馆,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读书,看见远方,奔向更广阔的未来。


二维码
地址:兴隆县兴隆镇中共县委宣传部 电话:5050396    移动电话:13832437640     邮箱:xlxwmb@126.com
Copyright © 2017-2019 兴隆文明网 版权所有